再过一个月,我就要走出校门,正式入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了。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被这样一家“国字号”科研机构看中,我感觉既幸运又自豪。
相比其他同学,我的求职之路少走了很多弯路,因为我从大一时就“瞄”上了这家科研单位,立下了求职“小目标”。
可想要进入这个“国字号”的科研单位并不容易,它要求应聘者必须技能过硬,在国赛中拿过大奖。奔着这个目标,我从大一时就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大赛,埋头苦练。那些日子,我一天至少要在实训室练习15个小时,从早上7点忙到深夜甚至次日凌晨是常事儿,吃饭靠同学打包送,睡觉要拿着宿舍楼钥匙“走后门”,老师也一直陪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拼、一起练……
苦心人天不负。去年10月份,我获得了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装配钳工学生组河南省选拔赛一等奖,并在接下来的国赛中荣获二等奖,如愿拿到了应聘“入场券”。
接到面试通知的那一天,我激动得连晚饭都没吃,赶紧打电话向老师和学长请教,还特意理了发、买了新衣服。由于是线上面试,面试那天,看着屏幕里一字排开的六七位面试官,我手心直冒汗,好在准备充分,也算对答如流。
拿到入职通知书的那天,阳光格外灿烂,我喊来亲戚朋友,自己下厨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大家都为我高兴。
回想找工作的点点滴滴,我感触最深的是,只要用心处处是舞台,读职校一样能成才。今后,我还想继续学习深造,带着一颗“匠心”高飞,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国工匠。 (本报记者 冯军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