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翁韬 文/图
河南省政务服务中心运行一年多来,运行效率如何?企业和群众有何感受?记者近日走进河南省政务服务中心,亲身体验这里的服务、效率和温暖。
从跑两三天到转角就能办
9月8日上午8点55分,开门时间未到,某省直单位的职工于文清已经早早地来到了河南省政务服务中心门口等候。
由于近期工作有了变动,他需要及时办理社保、医保的相关变更,“办事不赶早不行啊!按照我以前的经验,这需要跑两个部门办理,紧赶慢赶没有两三天是办不完的。”手拿材料在一楼民生服务区排队拿号的于文清有些焦虑地告诉记者。
而随后记者跟着他一起办理业务、“跑流程”的过程让于文清有了意外的小惊喜。
在医保窗口,由于于文清之前在河南省政务服务中心的官网上查阅了有关办理事项,并按照材料清单的要求备齐了材料,四五分钟后,于文清顺利地走完了第一“关”。
稍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他走了十几步、拐了个弯就来到了社保综合窗口,同样,在提交了材料四五分钟后,于文清就实现了“通关”。
“没想到跑一趟就办好了,还这么快!”整个办事流程下来不到二十分钟,这让于文清有些兴奋。
而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办事快捷便利的背后,是河南政务服务悄然实现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优化的结果。
据介绍,2022年6月1日,河南省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运行,集中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政务服务事项咨询、受理、办理、投诉等综合性服务。目前已进驻省级政务服务部门39个、事项2364项,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大厅“静悄悄”
数据在“奔跑”
在河南省政务服务中心的大门口,一块硕大的电子信息屏幕上数字、表格频频跳动、刷新,通过屏幕上可以直观、详细地了解到每个办事区域的受理情况、办理时间、窗口评价等各种信息。信息化、数字化政务服务的新风扑面而来。
“来现场办事的企业不多啊?”在企业服务区,记者看到只有两家企业工作人员在窗口办理业务,没有人员排队等候的场面,一切静悄悄,秩序井然,这与印象中办事大厅人声鼎沸、叫号声此起彼伏的场景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其实,涉及企业的95%以上的办理事项都已经实现了网上办理,这是7×24小时‘不打烊’的网办政务服务大厅,因此,来现场办理的人少是正常现象。”省政务服务中心现场管理部负责人樊永菁告诉记者。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省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师红梅介绍,“静悄悄”的背后,是着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推进涉企服务“全程网办”的“真功夫”。
在二楼审批区,入驻中心的39家省直单位的行政审批部门在此集中办公,这也是实现“全程网办”的中枢神经。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层面的审批业务得以“不见面”进行。
“社会团体组织的审批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之前申请人需要在多个单位之间辗转奔波,现在行政审批部门都统一入驻办公,大大简化了办事审批流程。”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刘鹏告诉记者,以前两三天才能走完流程的审批事项,现在一上午就可以办结,群众和办事企业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省政务服务中心运行一年多来,改革审批模式,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实行受审分离,群众办事从“跑多门”到“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窗、最多跑一次”,基本实现了“大厅之外无审批”,用审批权力的“减法”换来了群众满意的“加法”。
贴心服务群众“有温度”
来自内黄县的企业退休职工林素娟夫妇,一大早来到省政务服务中心咨询养老保险的办理事宜。一进门,就有统一着装的工作人员迎上前来,热情询问情况并且引导她来到民生服务区的窗口进行咨询。
“虽然我不属于省直单位,不在人家的办理范围之内,但工作人员还是详细地给我查询了相关的资料,免费打印了材料,并且给我解释了政策法规,指引我去哪个部门办理,这服务态度我们很满意。”林素娟告诉记者,工作人员的认真回复解开了她思想上的疙瘩。
在省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走一走,随处都可以感受到这样暖心、便民的服务细节。
自助网上办理区,有工作人员现场手把手指导网上办理;自助查询区,点点屏幕就可以检索所有办事流程;为了方便群众办理业务,把下午的办公时间改为1点到5点;老年人休息区、图书角整洁温馨;帮办代办窗口为特殊群体悉心服务;人在外地的有免费寄递材料的窗口……大厅设置的这些人性化的服务设施,让前来办理的人从点滴细节感受到温馨舒适的办事氛围。
“优化服务无止境。我们下一步将在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方面多下功夫,通过简化环节、优化服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争取实现政务服务的跨区域、跨层级、办全国事。”师红梅说。⸈꼈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