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汤传稷 文/图
近年来,滑县按照创建宜居城市的相关指标要求,县城区必须配备数量充足、设施完善的公共厕所。由于滑县公厕数量与创建宜居城市的指标有较大差距,为缩小差距,确保公厕数量和质量达标,滑县推出政府部门和沿街单位公厕对社会开放的措施。这项措施成效如何呢?9月14日至15日,记者在滑县县城进行了走访,了解政府部门公厕是否为市民打开了“方便”之门。
9月14日下午4点30分,记者在滑洲路上对数家沿街政府部门公厕对外开放情况进行了走访。在滑县公路管理局和滑县教育局,记者以普通市民身份进入其单位内部厕所时,门岗保安在询问后都予以放行。
但在滑县公安局却被“调戏”了。记者说明要进公安局单位内部厕所去方便时,门岗保安说,不能进,要上厕所从东门进去。记者指着门口的公示牌说:“牌子上不是说院内西侧卫生间对外开放吗?”保安说:“那是几年前的,早不管用了。”记者按照指引到东门,发现那里是便民服务大厅和信访接待室,但是进去之后并没有找到厕所,也没有任何标明有“卫生间”的字样。显然,滑县公安局公厕对外开放成了虚假的承诺。
9月15日上午11点左右,属于上班时间,记者走访了滑县人民路上几家政府部门。在滑县医疗保障局,门卫室没有看到值班人员,记者顺利进入其单位内部厕所。
记者来到滑县卫健委,被门岗值班人员拦住,记者说明要进去使用内部厕所时,值班人员说,门口就有免费公厕。记者说,那个公厕有人占用。她说,那你再等一会儿,里面的人出来了你就可以用了。最终,记者也没能进入到该单位院内使用其内部厕所。
在滑县人民法院,记者说明要进去使用厕所时,直接被门岗值班人员拒绝。他说,旁边的诉讼服务中心里有厕所,北边也有免费公厕。记者到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说明要进去使用厕所时,直接被值班人员拒绝,连门也没能进去。
通过两天的走访,记者发现有的单位厕所对外开放,有的单位以种种理由拒绝记者入内。记者不明白的是,这些单位门口的公示牌上,明明白白地宣称,单位公厕,上班时间对外开放,上面还公布了监督电话,怎么一些单位在放行时却大打折扣呢?